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不容或忘的古寧頭大捷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金門古寧頭大捷六十週年紀念日,這是一場奠定臺灣得以成為反共復國的基地,以及實施三民主義、對抗共產主義的重要戰役,更是個值得紀念的偉大日子。 民國三十八年,大陸山河變色,政府播遷來臺,時值戰事紛亂、風雨飄搖之際,我英勇國軍官兵以雷霆萬鈞之勢,於金門古寧頭擊敗跨海來犯的共軍,贏得世界矚目的一場戰役。 六十年過後,兩岸局勢已有不同,和平的氣氛雖然如此濃密,但並非表示國防武力已經不再需要;相對的,在和平的氣氛中,更應保持高度的警戒,進行強力的守勢,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,方有可能維持和平於不墜。 回顧六十年前的這場戰役,衡諸史實與文獻所錄,當年古寧頭之所以大勝,就國軍方面而言,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上下一心、意志堅定,抱定「退此一步,即無死所」的必死決心,要與共軍決一死戰。這種意念激發了國軍官兵奮勇殺敵、勇往直前的氣勢,一舉挫敗了共軍自橫渡長江天險後的攻勢;也給予當時的美國政府,重新檢視臺海局勢的機會,從而有了韓戰後,美軍協防臺灣的戰略佈局。就此而論,古寧頭大捷可謂是中華民國生死存亡的決定性戰役,若非此次戰役扭轉了國共內戰的局勢,美國的對華政策可能不會改變,更遑論投入韓戰,以及協防臺灣之舉。 就共軍方面而言,之所以敗得灰頭土臉,最根本的原因是「誤判、輕敵」,所謂「驕兵必敗」,充分顯現在此次戰役的共軍主要幹部,他們認為,一旦共軍上岸,駐防金門的國軍必定聞風瓦解、不戰而降,共軍當可不費吹灰之力一舉拿下金門。儘管共軍第一波船只能載三個團的兵力,主攻團的幾艘船上,卻裝載大量的人民幣,準備用來慶功;另一個團的船上還裝了豬隻,也是準備慶功宴用的;另外有些船上則裝載辦公桌椅,準備給「新政權」使用,如此目中無敵,一廂情願,從一開始便註定共軍失敗的命運。 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有許多榮民弟兄曾親身參與這場戰役,他們用炙熱的鮮血、寶貴的生命、旺盛的鬥志,換取國家安全、社會安定、人民安康,以及臺海六十年的和平穩定,在此要對他們的犧牲與貢獻,表達最誠摯的敬意。 為使所有的榮民弟兄都受到輔導會周全的照顧,曾金陵主任委員近日於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,當以忠貞、團結、關懷、誠樸、開創的核心價值,型塑「優質的組織、大愛的團隊」,期使退輔工作益臻完善;未來並將以「加速重建工作,強化治山防洪;完備疫情防治,確保國人健康;全力振興經濟,積極促進就業;兩岸互利共榮,務實拓展外交;全面興利除弊,完善社會安全;配合社福需要,擴大服務範疇;重整退輔機制,傳承榮民文化」等,做為施政重點,以持續落實服務照顧榮民榮眷。 欣逢古寧頭大捷六十週年紀念日,全體國人要記得這場浴血奮戰,攸關國家生死存亡的聖戰,這關鍵的一仗我們不能忘,我們的子孫也不容或忘。(點閱次數:548)